欢迎光临

服务热线:400-990-1120 联系我们
华医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成果>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日期/时间 :2021-04-23来源:综合编辑:guoguo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中医大师唐祖宣嫡传弟子     陈清华字清川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即使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心脑血管意外幸存者,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1500万,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以致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要共同关注与高度重视的疾病。那下面我就站在中医的角度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预防。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这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因为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栗米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就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是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比如血液黏稠,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动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上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氧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三、是高血脂、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比如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心脑血管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者20支以上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高血压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3一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者占第一位。烟碱可使血桨中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发血液粘稠度升高。

四、是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还有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長,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种族、遗传都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其次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

、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

、是脑血管疾病。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视物不清或眼球转动不灵、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

        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位死于脑卒中。2020年11月30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高达190万患者死于脑卒中。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这种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它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也是全世界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但是这种疾病对中医来说,它是可防、可控与可治的。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心脑疾病,一定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尽量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脑血管的治愈率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从而为人类心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包含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梗塞、脑栓塞与腔隙性梗塞。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包含脑梗塞,而脑梗塞是脑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脑卒中的60%一70%。脑卒中与脑梗塞都造成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因此脑卒中或脑梗塞都应该积极的进行预防与治疗。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软化。近年来,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全球疾病负担工作组估算,脑卒中终身风险:  全球24.9%,中国为39.3%.中国已成为脑卒中终身风险最高,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为进一步让全世界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脑卒中现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联合国中心及全球神经科学及卒中协会等机构共同撰写了《中国卒中报告2019》英文版一文发布在SⅤN杂志上。该报告旨在描述我国城乡居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临床特征,诊疗流程及院内布局等疾病发生和医疗质量等指标,将为有关机构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快速提高诊疗,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分配制定相关卫生研究和政策等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支持。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盐等行为,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房颤等既往疾病。典型症状是偏瘫、失语或身体一侧麻木等。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并且上面说过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是非常高的,而且它的病理是因为血管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堵塞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血液不能正常流通,造成脑组织的损伤,因此就形成了脑卒中。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卒中引发的水肿,而且脑卒中这种病引起的水肿机率是很大的。如果长时间没有准确的治疗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由于某种原因,让脑卒中患者死亡。随着死亡人数的逐渐上升,脑卒中也偏年轻化。它不是所谓的"老年病",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数据显示,我国40-74岁人群首次脑卒中标准发病率由2002年的189/10万,上升到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率为8.3%,值得警惕的是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已经超过10%,专家指出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脑卒中有四高:

、发病率高。脑卒中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发病率特别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高。脑卒中这种疾病在致死率疾病中是排第二的,可以被列为第二大杀手,平均每年有1500万人因脑卒中死去。

、致残率高。脑卒中这种疾病不仅患者死亡率高,而且它的致残率也是非常高的。每个脑卒中患者在抢救后,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的是半身不遂、痴呆等症状,轻微的是说话不清、智力减退等症状。

、复发率高。脑卒中这种疾病,不是治愈了就没事了,它还可能在几年之内复发的。复发率达41%,而且再次复发疾病会更加凶狠,所以很多患者因脑卒中的反复发作而死亡。

        一个人血液循环系的健康,除了血液健康,还要血管健康。我们的血管就跟水管一样内壁也会生锈、结垢。堵塞物一旦堵塞程度超过70%,心脑血管就会流通不畅,各脏器就会供血、供氧不足引发血管疾病导致血栓、埂塞、溢血等病症,这种堵塞就是血栓。其实血栓就是血脂堆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窄,如果斑块不幸发生破裂或脱落,就会触发凝血形成血块把血管堵死。所以供血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血栓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也是造成人体全身性疾病的"真凶",血栓流到哪里,哪里将会发生疾病,血栓极易造成心肌梗死、间歇性跛行、肺栓塞、脑血栓等四种重大疾病,全球死亡的患者中,有一半人死于血栓。血栓有两种,一种是动脉血栓。另一种是静脉血栓。

      什么是动脉血栓呢?  血栓就是血管壁受损,血脂堆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窄,如果斑块不幸破裂或脱落,就会触发凝血形成一个血块,把血管堵死,这种堵住动脉管的血块就是动脉血栓。

动脉血管把心脏血管堵死了,导致心脏缺血就造成心梗;动脉血栓把颈动脉或颅内血管堵塞了,导致脑部缺血,就造成脑梗;动脉血栓堵在腿脚的血管,会引起下肢缺血,严重者会引起腿脚缺血坏死,甚至截肢;心房颤动者,经常会在心房处形成动脉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向全身各处,引起不同的身体器官缺血。

      静脉血栓,是长时间不活动,比如镸期卧床,或长时间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等,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在静脉中凝成了血块。这种静脉中形成的血块就是静脉血栓。另外一些疾病、外伤、手术,可使血管内皮受损或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也能让血液处于更容易凝固的状态,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管,可出现患肢的肿胀、疼痛,在慢性期可能会出现患肢的沉重、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等。也有不少病人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但会埋下隐患,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有可能随血流移动,最后堵住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咳血等症状。

       血栓形成在学术上公认的三大主要原因:

、是血液的高凝,高凝状态下的血液容易凝固,不容易溶解。

、是血流的涡流,当血涡流形成时,有血液流动,动力学方向的改变,容易形成血栓。

、是血管壁的损伤,可以继发性凝血,有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凝血产生,引发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以为血栓提供形成条件,比如镸期卧床的患者、孕妇、盆腔手术、骨科手术,还有免疫性的疾病、肿瘤患者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分泌就增加,极易形成血栓。另外,血栓是在血管内皮上形成的,化学性的或药物性和内毒素等。或者粥样斑块等引起的内皮伤,损伤后导致内皮形成血栓。

      那从中医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看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说的?

     《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告诉我们饮食起居都要遵守自然规律,否则身体就会生病。《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告诉我们人生病的起因。

《黄帝内经》笫一遍《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我们,"恬淡虚无,就是一个"静",要虚静。恬淡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神留在体内,不外泄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没有了,"病从安来"。

《黄帝内经》还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者气泄,惊者气乱,劳者气耗,思则气结。"气"就是情志,这些告诉我们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生命活动本源于自然界的阴阳,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与自然界阴阳四时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实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生长之门"。意思是说,万物的生长都要顺用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所以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根据"天人合一"的道理,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顺应生镸的需要,只要顺应天地造化,不与自然规律相违背,才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地运动发展,这就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而且这些养生智慧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我个人认为,当代人的心脏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志不良造成的。也正应验一句话:"病是自家生",告诉你疾病,尤其是占人类疾病70%的慢性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在公元1475年,明朝太医刘纯在《短命条辩》里说:"夫百病乃自误之人。其误者。不知习性存乎药性。故尔恶习酿生疾患。论之医工乃纠误之人。然则病家听命乎。或有虚怀改过者。医工辞谢不治矣。是之病家并非皆可愈之。医工非万能。故尔病之愈否。半由病家。半由医工矣"。这就是如脍炙人口的病是自家生的理念,也就是说,刘纯在15世纪就提出了一个现代人很难接受,而不得接受的四个临床理念:1、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因为人的生活方式具有药理的作用。2、病人必须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3、疗效是由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的。4、生活方式极端错误的人即使改正错误,也是不可治愈的。

     盘点下40年前,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人逄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才能吃饱饭,也就是365天有300天都是在饿肚子吃不饱的状态,而且天没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大多数干的是重体力活,所以40年前我们听到的是低血压、低血糖的疾病,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就低血压、低血糖,吃进来的营养少,身体的能量就少,因为干重活多,消耗能量也多,也就是营养和能量不足,低血压、低血糖的疾病就自然产生了。那40年后的今天,物质太丰富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镸期不节制地吃到撑,而且吃饱以后还不想动,老一辈干一星期的体力活,抵得上我们现代人干一年的体力活,这就意味着现代很多人都营养过剩了,以致上一辈人得的低血压、低血糖的疾病也升级了,变成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血粘度、高尿酸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接踵而至,这些疾病生于不良的饮食习惯。

      现代人的病,并非是完全生于气候。而且有很大一方面是生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象温水中正在煮的青蛙一样,严重地侵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前没空调和暖气,疾病生于风寒湿暑燥火,就是自然界气候导致的。过去这些是"纯天然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与科技的进步,这个"风"除了自然风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外,还有冰箱、空调、冷气。空气、冷气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比如喝冰啤酒,喝冰过的饮料等"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因素,这也是现代人影响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病因。现在很多的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慢慢产生的,也就是这些疾病的根源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

    《内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的时候,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身体里会有阴寒。阴寒就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适当劳作,虽然说不妄劳作,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被打通,就把很多隐患排掉,这是肌体在自己调整,自然需要热,就把人体里面的阴寒带出来,这就叫"顺"。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人们是最讨厌太阳的,但足内经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叫做"从之"。因为我们需要太阳,可是现在很多人空调开得很低,或四季生活在如春的空调环境中,人的阳气就往里走不往外走,这就叫着"逆之",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就生病,所以很多现代人的疾病就生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下面我们看下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生于不良的情绪

看中气是如何解"气"的?

、首伤肝。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与精神刺激时,造成心情不畅,精神抑郁时,会大大影响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再伤心。

《五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肝主藏血,具藏血液、调节血量等功,而心主血,既能行血,又能生血。怒气影响肝功能,这使肝气不畅,而致血不畅,血不畅亦致心不畅,自然是怒伤肝而伤心。

、伤胃。

此外中医还论述道"肝木横逆则克脾土"意思是:肝脏是能够通过气机而辅助脾胃消化。而暴躁易怒的心情使得肝气郁结难舒,则不利气机,就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时,就会变得食欲不振,这就会我们常说的"怒伤肝"也可以说是牵一而动全身,称得上是大动"肝"戈。

       《黄帝内经》在《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一段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学概念!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已经有类似营养金字塔的说法了。告诉我们要多食五谷杂粮,吃蔬菜水果,少吃肉。这也符合自然的饮食规律。

       综上所述,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一定要养成符合自然规律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情绪习惯!按《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中医是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的呢?我个人认为:"辩证认治,对症下药"为基本原则。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很多,除用中药内调效果非常好,还可针、可炙、可推拿按摩、点穴、刺络、放血等等。根据心脑血管疾病与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赘述。在这祝天下人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华医头条影响力人物推荐MORE
华医头条电话:010-83393713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路198号
Copyright © 201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24824号-1
(免责声明:本网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