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荣,男,汉族。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国医学名誉副主席;张仲景博物馆公益讲师团公益讲师;汉唐国医传承导师。2019年9月,通过中医康复理疗考核。
1980年2月至1986年6月,系统性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骨伤学》等课程。同年于白马寺骨科医院学习骨折整复技术,中药湿敷技术和夹板固定技术。2013年4月至今,于个人诊所从事中医骨科湿敷技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顺荣就开始潜心钻研中医之道。他不仅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骨伤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中草药学》、《中华骨伤学》等中医典籍,还在业内知名的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骨科医院学习骨折整复技术,中药湿敷技术和夹板固定技术。特别是在恩师王保忠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运用中药湿敷技术治疗常见间接性或直接性骨折病的技术,为日后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将所学中医理论用于造福百姓健康,这是赵顺荣始终不变的信仰。以延安市宜川县作为独立实践的起点,他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无数骨折病患者解除病痛,不仅树立了医德医技口碑,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也在不断实践优化中最终形成了使用骨折整复技术,中药湿敷技术治疗骨折病的医术专长。
善于总结思考,这是赵顺荣传承、钻研和创新中医的最大优势。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赵顺荣逐步掌握和明确了一系列中医学术思想。比如,中医讲究人身是一个整体,在治疗中他坚持从病人整体出发,对待局部损伤,更是对外伤患分清主次、轻重;与此同时,他还坚持辨证施治和筋骨并重,讲究内外兼治。尤其是在骨折病的治疗中,他认为骨折病是因外感、挫闪引起关节、肌肉、筋膜部位骨折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